文学与传媒学院
文学与传媒学院简介
文学与传媒学院,其前身是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系,始建于1958年,是建校伊始最早设置的系科之一。2001年五校合并改成中文系,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,2007年改成汉语言文学院,2012年2月,院系合并重组后改成文学与传媒学院。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,今天的文学与传媒学院将秉承优良传统,在新的起点上开拓进取,不断创造新的业绩。
一、系统的专业设置
文学与传媒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、汉语言、对外汉语、播音与主持艺术、广告学、广播电视编导六个本科专业,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和艺术学科两大学科群。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1980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普通高校重点专业,1999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试点专业,2007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。汉语言和对外汉语专业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开始本科层次的招生,广告学于2009年开始招生,播音与主持艺术于2011年开始招生。2012年9月份开始招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。
二、雄厚的师资队伍
文学与传媒学院师资力量雄厚,现有教职工60人,其中教授10人、副教授14人,博士16人,硕士27人,另有外聘兼职教授9人。全院教师素质高、能力强,敬业爱岗,恪尽职守。近几年来,先后有1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,2人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,2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,2人被评为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,10余人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,3人被学生评为校“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”;教师中有校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、二、三等奖获得者9名,老年教师观摩教学比赛奖获得者2名。
三、良好的教风学风
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潜心教学,锐意教改。目前,学院拥有省级精品课程6门,省级成人教育特色课程1门,校级精品课程5门。现当代文学和汉语言两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,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优秀教学团队培养对象。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两个优势学科,教师承担各级各类教改项目20余项,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、三等奖6项,获校级教学成果一、二、三等奖20余项。已建成了“以教师为主导,以学生为主体,以发展为主线”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教改探索在实践中已渐趋成熟,全院师生正以严谨、勤奋、踏实的教风学风,为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而努力。应届毕业生,每年都有50余人进入清华大学、南京大学等全国名牌高校读研深造。有10余名学生考取公务员、选调生和教师编制。
四、丰硕的科研成果
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,科研意识强,研究基础厚。近年来,在学科建设、课题申报、科研获奖、服务地方等各方面,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。学院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,现当代文学是校首批确立的优势学科。 2001年至今,教师承担省市各类科研课题50余项,年均发表科研论文百余篇,出版专著、教材20余部,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、省教育厅科研成果奖、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50多项。教师本着“服务地方,特色发展”的宗旨,结合自己研究专长,在泰安市文化产业开发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、泰山典籍整理、泰安现当代文学研究、社会文秘人才培训等领域,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,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
文学与传媒学院资料室历史悠久,藏书丰富。设有文学书库、综合书库、过刊室、教师阅览室、学生图书室等。拥有《四库全书》等图书资料3万余册,各种期刊1397种,其中解放前期刊几十种,电子图书音像资料若干套。
五、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
文学与传媒学院现有学生1370余人,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,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,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、青年志愿者活动、社会实践活动和平安院系活动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,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。文学与传媒学院团总支多次获得省、市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,平安校园建设先进集体,学生常规管理先进集体,军训工作先进集体,红旗团总支等荣誉称号。有一个班被评为全国先进班集体。在全校的社团活动中,文学与传媒学院的“岱蕾文学社”和“探索话剧团”已成为校园两道亮丽的风景。岱蕾文学社主办的院刊《中文探索》已出版18期,探索话剧团已汇报演出10余场,并于2006年获得山东省大学生话剧表演大赛三等奖,岱蕾文学社于2007年被评为“全国十佳社团”。
六、扎实的党建工作
文学与传媒学院充分发挥了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、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为学院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。文学与传媒学院现有党员65人,其中教工党员31人,学生党员34人。近几年来,院党总支连续三次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,连续两次被评为泰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,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、十佳职业道德先进集体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、校园文明建设先进集体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等,2007年被评为泰安市党建工作示范点。